電動車成為新世代象徵,也改寫住宅價值公式。本期「好宅報報」探討多元角度,從信義計畫區豪宅電動車位創新高價,凸顯電動車充電設施成為豪宅價值焦點,新北都更案預留管線,桃園新社區住戶集資設樁,建商與社區掀起充電革命。對多數老社區而言,一根線槽、一紙申請,往往需歷經三年跑程,甚至引發鄰里矛盾。電動車的普及,正深刻改變著台灣居住文化,「回家充電」成為住居新門檻。

【文/Angela】夜色低沉,中和南勢角一處老公寓的地下停車場燈光昏暗,電動車車主住戶偷偷指揮廠商,企圖在自家的停車位後方安裝電動車充電樁,不巧,鄰居從停車格旁走過,前後不過5分鐘時間,警察就已趕到施工現場,廠商被迫停手,現場氣氛緊繃…最後,車主只能眼睜睜看著廠商拆除既有設備。這一幕,是許多住在老公寓的電動車主,最不願面對的現實。

▲公寓屋主裝設電動車充電樁需取得鄰里同意,才能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議。雲樁科技提供
▲公寓屋主裝設電動車充電樁需取得鄰里同意,才能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議。雲樁科技提供

4宗爭議訴訟案車主皆敗訴

隨著電動車逐漸普及,社區停車場安裝充電樁需求增加,但老舊公寓不論施工、法律與人情問題都相對複雜,目前全國各地已有多起案例證明,未經管委會同意擅自設置充電樁,不僅可能被拆除設備,還要負擔訴訟費用,更可能破壞與鄰居的關係。

事實上,目前已知全國法院的民事庭訴訟案件,涉及大樓住戶私設充電樁至少4宗,皆由管委會提告,車主全部敗訴,不僅需拆除設備恢復原狀,還需負擔訴訟費用。2019年,新竹一名林姓特斯拉車主,委託廠商在停車位安裝充電樁,施工雖符合安全規範並投保產物險,但因未經管委會同意,引發住戶檢舉,成為全台首例拆除充電樁判決。

由於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明文規定,住戶在維護、修繕或設置管線等需使用共用部分的行為,必須經管委會同意,老舊公寓的電線多已使用二、三十年,即使是影響範圍最小的表後安裝充電樁,若未依程序進行,不僅危險,也違法。

▲即使是公寓一樓住戶要在家門前裝設電動車充電樁,依法仍必須經過住戶與管委會同意。雲樁科技提供
▲即使是公寓一樓住戶要在家門前裝設電動車充電樁,依法仍必須經過住戶與管委會同意。雲樁科技提供

兩大前提取得共識合法安裝

早年不少老舊公寓並未成立管委會或未運作形同虛設,地下室車位的規劃屬法定停車位無獨立權狀,這些都會增加電動車主裝設充電樁的難度。雲樁科技執行長葉勁廷建議,老公寓車主若要申請安裝充電樁,務必要取得管委會或鄰居共識,無論用書面或是電子通訊方式取得住戶同意紀錄,施工前在社區公告欄或電梯張貼公告,並委由專業合法廠商完成場勘與投保相關保險,才能降低安全風險。

「實務上,早期我們遇過多次車主想要偷偷來,但最終結果多半是鄰居報警或現場抗議,到頭來我們還是得拆除已施工的部分,但相關費用費用還是會跟車主酌收。」葉勁廷強調,目前全台4宗法院裁決的電動樁訴訟案件,皆由大樓管理委員會提告,最終車處都需拆除充電樁、恢復原狀,並負擔訴訟費用,換句話說,強渡關山恐賠了夫人又折兵,唯有合法程序才能保障安全、維護社區和諧。

由於住戶未經管委會同意、私設充電樁違反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,即使是一樓住戶,傳統約定俗成在自家門前的停車位,要裝設充電樁也必須經過住戶與管委會同意,可採書面簽署或蓋章取得鄰里共識,再逕行委託合法廠商確認電力與路線安全,進行安全檢測與專業施工兩大前提。另外值得留意的是,老公寓代表電表開關、線路皆有老舊問題,即使開關更新,但連接住家的電線還是舊的,廠商得將電流調低,形同慢充。

📍電動車社區安裝注意事項:

縣市:新北市

社區型態:40年老公寓

安裝難度:

注意重點:●需取得鄰里住戶同意●老舊管線安全

 

文章來源:https://bit.ly/3LLNh4D

分享此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