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車成為新世代象徵,也改寫住宅價值公式。本期「好宅報報」探討多元角度,從信義計畫區豪宅電動車位創新高價,凸顯電動車充電設施成為豪宅價值焦點,新北都更案預留管線,桃園新社區住戶集資設樁,建商與社區掀起充電革命。對多數老社區而言,一根線槽、一紙申請,往往需歷經三年跑程,甚至引發鄰里矛盾。電動車的普及,正深刻改變著台灣居住文化,「回家充電」成為住居新門檻。

【文/Angela】當電動車逐漸成為生活日常,最難跨越的往往不是購車門檻,而是社區能不能充電的現實問題,尤其全台遍布的中古大樓,電力老舊、管理複雜,要從零開始設立充電樁,考驗的不只是技術,更是住戶之間的共識與制度。雲樁科技執行長葉勁廷指出,中古社區要邁向充電友善,最好採取循序漸進作法,他也以自家社區大樓舉例,先從個人錶後安裝起步,累積經驗與基礎設施,再推動全區性規劃,最終走向「專設一戶」的獨立電力系統,才能在安全與公平之間取得平衡。

▲中古社區想加裝充電樁,可從個人錶後安裝起步,再推動全區性規劃,最終走向「專設一戶」的獨立電力系統。雲樁科技提供
▲中古社區想加裝充電樁,可從個人錶後安裝起步,再推動全區性規劃,最終走向「專設一戶」的獨立電力系統。雲樁科技提供

電動樁需求緩步增 自家社區4年裝3支

如何讓老屋也能迎上電動車時代?對多數中古大樓而言,充電設備並非預留在建案設計中,管線老舊、電力容量有限,再加上住戶共識難以快速形成,使得安裝充電樁成為一個多面向的挑戰。

「電動車數量仍處在緩步成長中,不可諱言目前電動車主在社區裡,仍屬相對少數族群。」葉勁廷以自身居住的社區為例,4年來只裝設3支電動樁,因此中古社區欲從無到有滿足電動車主回家充電的需求,初期會建議先從施工相對簡單、成本較低的「表後安裝」做起步。

所謂表後安樁是將個人住戶電表拉電源至車位,以雲樁服務全台超過3000個社區案例中,約有7~8成採取此模式,適合作為社區試行方案。不過表後安裝並不等於車主可隨意進行,葉勁廷表示,因拉線多經過公共區域,依法需取得管委會核准,避免其他住戶產生爭議,車主宜洽詢合法充電樁安樁廠商進行場勘,評估電力容量與路線配置後提出安裝規劃書,交由管委會審核,通過之後方可合法裝設。

▲雲樁服務全台超過3000個社區案例,約7~8成採取從住戶電表拉電源至車位的表後安裝。雲樁科技提供
▲雲樁服務全台超過3000個社區案例,約7~8成採取從住戶電表拉電源至車位的表後安裝。雲樁科技提供

備註修訂管理辦法 升級專設一戶公平性

要注意的是,由於表後安裝的電力容量有限,隨著社區電動車比例逐漸增加,若未訂定相關規範,容易出現「先搶先贏」狀況。對此,葉勁廷建議,社區可在管理辦法中明定現階段雖允許個人表後安裝,但未來一旦電動車主達一定比例,需升級為全區規劃或專設一戶的獨立電力系統,原始表後安裝車主必須無條件支持,才能兼顧公平性。

所謂「專設一戶」是指社區向台電申請新電表,讓電動車充電電力完全與社區個人用電分離,近年台電鼓勵此作法,並公告推動專用電動車電表制度。葉勁廷說:「對舊大樓來說,專設一戶是最公平、長久的解法,但難就難在成本高、不易形成共識,成為升級的最大的門檻。」

「人和錢是最容易卡關的點,要有策略地循序漸進推動。」葉勁廷建議,社區可先透過問卷調查,當有10%車主有裝設電動樁的需求時,就能考慮專設一戶方案。根據雲樁過往案例,200戶規模的社區大樓,若有10%以上住戶欲申請,整體電盤、電線、斷路器等工程費用都是百萬元起跳,假設總金費300萬元設置20個車位,平均每人約15萬元,可採第一批7~8萬元、第二批10~12萬元等價差設計,提供早鳥安裝優惠提高集資意願。

葉勁廷認為,社區要成為充電友善的關鍵在於公平性與可續性,中古大樓導入電動車充電設備不只是技術問題,更是社區治理與共識建立的過程,「台灣的住宅結構以老舊公寓與中古大樓為主,電容量有限、管理複雜,但只要循序漸進、制度先行,充電友善社區才不是夢。」

📍電動車社區安裝注意事項:

縣市:台北市

社區型態:中古大樓,車主表後安樁

安裝難度:

注意重點:●取得管委會同意●未來若需求增加,應支持社區若轉為全區規劃或專設一戶

 

文章來源:https://bit.ly/4oP6IYW 

分享此篇文章: